杭州剛召開過的 G20蜂會,開門紅就宣佈中美兩國已就減碳排放問題加快推進具體實施方案取得協定。 這是中美兩國向世界宣示作為排碳最大的兩個國家,它們已決定身先士卒,共同努力。
我想如果中美兩國在其他領域也應用這樣的處理方法和精神,那未目前兩國之間所面對的各種問題,就能夠化險為夷,化干戈為玉帛了。
北朝鮮在今年九月九日作了它第五次的核試爆。 這是它今年的第二次,也是威力最大的一次。 不僅如此,它在裝置的微型化上取得好成績,使它能在不久的將來(西方核武專家判斷是三至五年)即能取得長程導彈核彈頭的發射能力。
從世界核武發展歷史去看,我覺得不管你喜歡與否,有這些趨勢; 1.有核國家逐漸增多,快慢不同而已。 2. 從來就是已有核武國家一起反對其他無核國家參與進來,但是反對歸反對,一旦無核變有核,它也搖身一變,變成2.0了。 3. 有了核,擁有者就都小心保管,但還沒有任何已有的, 自願或被迫成為沒有。 4. 自從美國第一次在日本使用二個核彈之後,直到今天,還沒有任何一個核彈使用的記錄。
基於以上歷史規律,我對世界核勢不那麼悲觀,也不覺得可怕。 就算北朝鮮和伊朗都在不久進了核俱樂部,天下也不會因此大亂。 說不定,霸權那種老子說了算的暴力會因投鼠忌器少去一些概率呢!
六方會談已經很久沒有舉行了。 問題重重。 大多都認為中國話語權對北朝鮮是最有影響力的。 但是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個外國都使不上勁了。 回憶中國是如何發展核武的,再設身處地的看北朝鮮的立場,雖不中不遠矣。
卡特總統執政期間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辛斯基最近發表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 大意是世界發展的趨勢表明美國已不再是獨霸全球的領袖,已不再是美國一國說了算的局面。 雖然它仍是最強最有影響力的。 他認為要使世界和平穩定,美、中、俄必須步調一致而非彼此對立來共同維繋。 像他那樣有世界觀的美國學者,我覺得會愈來愈多,終致成為美國的共識。
總的來說來說,中美之間,目前面對的難題不外乎臺灣問題、南海、東海問題和經貿問題。 對這些問題,祗要美國不強人所難,頻觸紅線,不時地在中國大門口耀武揚威,中國是有彈性和耐性的。 中國無意和美國爭霸,但不同意美國獨霸。 准此,則兩國關係能在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共同為建立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新局作出貢獻。